欢迎来到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要闻 > 正文

学校要闻

蓝天大学的大凉山脱贫攻坚实践

发布时间:2018-10-29

本网讯 杨德贵 报道:10月24日,彝历新年前夕,中国民航飞行学院(以下简称中飞院)党委书记李汉成与工作组一行长途奔赴大凉山深处的越西县,与当地政府签订100万元的越西教育系统“飞越励耕奖”框架协议,推进"以购代捐"工作,调研新的扶贫项目,努力实现物质与精神扶贫的双重成效,助推越西县教育腾飞和经济社会发展。

中飞院始终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脱贫攻坚作为服务国家战略、助力“治蜀兴川”和回报四川人民义不容辞的责任,不断发挥自身优势,将行动落在实处。

“发挥优势”——脱贫攻坚着力点务实

“叔叔好!”“阿姨好!”听到拉吉乡竹洛村幼儿园的孩子们用响亮而标准的普通话向大家问候,李汉成说“解决越西脱贫难题,根本上还要靠教育。孩子是脱贫攻坚的希望所在。”

“充分发挥中飞院在民航业、教育领域等方面的优势,立足实际,结合在其它地方的帮扶经验,在帮扶举措上下功夫。”中飞院院长关立欣在今年4月赴越西县开展脱贫攻坚调研工作时,提出了这样的要求。

扶贫先扶智,根本在教育。在2017年12月,四川省委组织部、省委教育工委正式确定中飞院对口帮扶越西县后,学院党委立即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以务实的态度,牢牢把握越西脱贫攻坚的着力点,深入贯彻中央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积极响应四川省委以及省委教育工委精准扶贫的工作号召。

越西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州北部,地处青藏高原东缘,横断山脉的东北麓,境内以山地为主,交通欠发达,产业发展基础薄弱。全县总人口35.6万人,是以彝族为主的多民族杂居县,贫困人口综合素质不高,群众思想观念较为落后。

针对越西县的情况,学院党委先后三次召开常委会,专题研究部署对口越西县的帮扶工作。根据双方的实际情况,本着“聚焦教育、发挥特色、扶贫扶智”的指导思想,对越西县进行对口帮扶、奖优扶困,共同敲定了教育扶贫精准帮扶的多项工作,形成立体多维的帮扶体系。

学院选派懂教育、能力强的余宏副教授和王从江副教授,参加到了越西县的脱贫攻坚战中来;设立100万元的奖优扶困基金,每年表彰优秀中小学教师和优秀学生;开展民航特色专业越西县专项招生活动;利用学院学科优势,开展中小学师资教学业务培训;组织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弘扬与践行当代民航精神;广开经费来源,帮扶困难学校;积极组织“以购代捐”,助力脱贫内生动力。

“说到做到”——结对帮扶用行动落实

“中飞院将捐赠一架退役飞机,放在即将建成的越西中学,让越西的孩子们,从小就有蓝天梦想!”当听到学院李汉成书记这一提议时,越西县主要领导表示惊讶,“想不到交通不便的越西,即将有最先进的交通工具,引领大家实现走出大山的理想。”

2018年7月5日,越西县考生郑璐廷,以530分的高考成绩考入中飞院,成为该县历史上第一个民航飞行大学生。“一人学飞,三代脱贫”——这样的话题,至今还是大山里的人们骄傲谈论的话题。中飞院民航教育的特色展开了越西人理想的翅膀。

当前,中飞院2019年招飞、招乘工作正在进行。为更好地为考生服务,学院将组织“越西县专场”面试、体检工作,派专人进行宣讲、初检;派专家对有意报考学院的学生进行空乘、空保专业进行辅导;派人到越西县指导高考学生进行高考志愿填报。

将工作落实到行动上——有着红色基因的中飞院在扶贫工作中用行动践行责任。

为组织好“以购代捐”工作,学院工会、后勤工作人员深入到田间地头、加工现场,详细了解苹果、生猪、蔬菜、食用油等特色农产品的品质、供应情况。

在竹洛村,幼儿园是扶贫居住点最漂亮的建筑。年轻的幼教老师在教40多个孩子认识拼音,教会孩子们用普通话进行沟通交流的能力。

在扶贫工作中,中飞院投入专项教育资金,仅竹洛村幼儿园教学点投入资金近9万元,用于改善教学环境、购置教学办公桌椅、电教设备、填修学生户外活动场地等;在农民夜校建设中,投入资金3.5万元,用于购置教学办公桌椅、电教设备等。

2018年7月,中飞院组织大学生开展“走进大山里·传递民航情”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幼教点孩子们捐赠了近6000元的学习、体育用品,给山区孩子们带去了知识和欢乐。今后,学院将定期组织学生暑假期间到越西县开展支教、社会调查、关爱留守儿童等志愿服务。

10月24日,一场特殊的捐赠活动在越西县特殊教育学校举行,中飞院基层党组织捐赠特殊党费2万元,为该校解决学生住宿条件问题。

在仪式上,学院党委常委、组织部长李蓉表示“中飞院将组织更多的爱心活动,为这些不幸的孩子们创造舒心的成长环境。”

“心存民情”——扶贫干部干工作硬实

“学院党委对余宏、王从江同志,在这里的精准扶贫工作是满意的!”听到学院党委给出这样的评价,余宏和王从江很感动。“一定不负学院党委嘱托,克服困难,积极工作,为脱贫攻坚工作做出贡献。”

“刚到扶贫点时,夜里躺在简陋的宿舍里,睡不着。” 余宏坦言道,但是看到村民们贫困的状况,那种责任感油然而生,每天会不停的主动工作。

在越西县,余宏挂职县教育局副局长。他已经完全融入到新的角色中,“县特殊教育学校是刚成立的学校,起步还比较难。”“全县有12万适龄学生,控辍保学的任务要抓紧。”……

“从江!你都可以和村民用彝语交流吗?”当有人问到这样的问题时,王从江很骄傲。他说,作为驻村干部必须和村民打成一片,语言是最重要的一关。

当调研组提出到扶贫点居民家里看看时,王从江一边和村民说笑着,一边介绍每一家的情况,已然是一名能说会道的村官,“这家经济条件好,有两个孩子在外打工。”“不要喝酒了,下午要干活!”村民们都很听他的。

——心存民情,加强与越西县委、县政府的沟通,完成好学校党委交办的各项任务。作为扶贫干部,余宏和王从江的工作是硬实的。

6月,当了解到地处偏远深山的拉吉乡中心小学师生学习、生活条件极其艰苦后,他们积极争取资金14万元,改善办学条件,购置学生床铺及床上用品、餐桌、篮球架,为教师配置办公电脑和工作服。

9月,看到新开办的文星小学,桌椅板凳短缺,学生不能正常上课时,他们积极向学院扶贫工作组报告,投入资金3万元,购置200套学生用课桌,让孩子们安心上学。

脱贫攻坚仍然在路上,中飞院从“实”处发力,把扶贫工作扶到点上扶到根上,不放松、不停顿、不懈怠,努力书写着新时代脱贫攻坚战的中飞院篇章。

最新热点

版权所有@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蜀ICP备05031896号-1 川公网安备510681025107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