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要闻 > 正文

学校要闻

阆中机场续建备忘录

发布时间:2012-05-09

阆中机场续建备忘录

《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李忠粮

该新闻已被凤凰网等媒体转载

这是记者第5次采写阆中机场续建的相关新闻。尽管这一切还原在程序之中,但我们已经能够感到机场续建大军那万马奔腾的“脉动”。

5月8日,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校长郑孝雍、副校长张泽龙、学校调研员、校长助理李勇军,在考培中心会晤了阆中市委书记蒋建平一行。会上,双方以君子之风坦诚相见,并在相互尊重各方利益的“非零和博弈”基础上形成共识。毫无疑问,这次会晤对即将开始的阆中机场续建工作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记者在这次会谈中了解到:阆中机场续建工程,已完成可研报告评审,可研现场评审也将于本月13日进行,估计在12月底,最迟明年1月初,可以拿到国家对机场建设的批复,并开始初设工作。

从机场建设所需的一般周期来看,这个速度是非常理想的。

结缘阆中——

飞院的前台与后幕

2008年初夏,从遂宁辗转到南充机场考察训练航线布局的郑孝雍一行,应阆中政府邀请,在南充机场方面的陪同下,站到了距嘉陵江仅1公里的史家梁子。

这是一处地势开阔,净空条件尚好的“烂尾”工程。尽管,此时已停工10多年的机场荒草丛生,但郑孝雍还是依稀看到了它的潜在价值。

“我当时就想,如果能够续建这个尚未完工的机场,并在此组建阆中分院,这里每年最少可以为学校带来5-6万小时的飞行训练增量。同时,还能因航空运输的形成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回忆往事,郑孝雍说。

也正是这次考察,飞院与阆中从此因史家梁子结下了不解之缘。

但为什么是阆中?

这还得从飞院在川内的训练航线布局说起。2005年开始,快速发展的中国民航,对飞行员的需求呈现出井喷态势。作为中国唯一、世界一流、全球最大的飞行大学,飞院在抓培训能力扩大的同时,丝毫没有忘记把好质量关口的责任。

客观上讲,评价飞院的人才培养质量,除了要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来衡量外,还必须参考学生的飞行技术。而此时,由于空域资源等多种因素影响,飞院在川内的航线训练网络,已不能满足学校进一步扩大训练能力和提升训练质量的需要。

鉴于这一现实,从2007年起,学校党政便将调整训练网络布局作为“抓质量、保安全、上总量”的当务之急,予以高度重视。

“这个构想太妙了,如果学校真的能够续建阆中机场,我们在川内的训练网络将从目前的三角形,变为平行四边形。” 2008年5月,当郑孝雍结束了阆中的考察返校后,把自己的设想提交校长办公会讨论时,副校长关立欣当即表示,“此举将全面提升学校的能力和质量。”这一设想,得到了学校党政一班人的一致认可。

飞院与阆中的一段情缘也由此展开,并成就了学校“6321”工程的雏形。

阆中机场——

承载的情感与叹息

阆中,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自公元前314年建县后,历为郡、州、府、道治所。然而,有着如此悠久历史和厚重文化的阆中,却因偏离了现代交通的网络布局,最终丧失了曾经的水陆交通中心地位,而彻底走向边缘化。到1991年,阆中撤县建市时,境内仅有一条212国道,且路况十分之差。

“那个时候,从阆中到南充不过100余公里,坐汽车,要花上半天功夫才能到达,更不要说去成都和出川了。”一位当地人回忆说。

当年,为“路”所困,是阆中人民十分纠结的问题。

撤县建市后,阆中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引起了干部的重视、百姓的关注。但在如何发展,靠什么发展这个问题上,却迟迟没有找到一个令各方满意的答案。

正当人们一筹莫展时,一位在北京工作的阆中籍人士提出了发展航空经济的设想。他认为,在阆中建机场,既能通过空中航线弥补阆中公路、铁路不足的问题,又有益于阆中文化名城的宣传和撤县建市后经济社会发展。

事实上,阆中人对机场并不陌生。早在1938年,国民党政府就曾选址县城北郊,修建了跑道长800米,宽80米,可起降一般轻型飞机的小型机场。新中国成立后,这个机场成为了海军航校。

1993年,阆中的主政者们,采纳了这位阆中籍人士的建议。次年底,阆中机场建设的大幕正式拉开。但一年后,因意想不到的地质问题,工程造价大增,机场建设被迫停止。

后来又几经折腾,最终还是无功而返。到2005年4月,随着南充高坪机场的建成,阆中机场工程便被打上了休止符号。有公开资料显示:省市一些部门在阆中机场续建问题上的意见是:一个地级市辖区内,不宜建两个民用机场。

不过,有意思的是,由于这项工程承载着阆中人太多的情感与叹息,他们的续建热情依然不休不止。有阆中网友就机场续建发帖时称:他从“许三多”那里学会“不放弃,不抛弃”。也正是这种情感,飞院的需要,便成为他们拯救梦想的希望。

共擎蓝天——

双方的努力与博弈

从天府之国成都出发,朝首都北京奔跑。2000多公里的航线上,张泽龙、任红文等飞院人和阆中人跑过多少回,他们自己也说不清,而个中的艰辛,也只有参与者才能明白。

他们跑什么?

飞院人,为了培养更多、更好的民航飞行人才,而阆中人,则需要现代交通发展经济。他们的共同目标:让阆中机场起死回生——

为了这个目标,2009年,飞院与阆中签署了机场建设协议,并在同年10月,完成了机场测绘工作。

到2011年5月13日,经过大量的前期工作,在“预可”方案初步形成的基础上,校长郑孝雍、校党委书记朱勇、校党委副书记陈大伙、副校长关立欣、吴旭勇、张泽龙,工会主席黄清文、总飞行师徐建民、校长助理李勇军出席“预可”通报会,对项目进行把脉。

此后,为了实现目标,他们一边编制“可研”、一边为项目立项积极准备。

同年7月,国家发改委有关领导,在听取了张泽龙关于阆中机场续建问题的专题汇报后,明确指出:阆中机场续建,需要与四川省政府沟通,省里要有明确意见,规划建设以训练为主,同时应留有商业航空发展余地。这位官员说,要解决好土地和环保的问题。新增用地发改委研究后可以出具相关意见,环保评估需要环保部意见……

2012年4月21日,阆中机场续建可研评估会在北京新大都饭店召开,中国国际咨询公司,对阆中机场续建可研报告进行了评估。

目标,推进顺利,但博弈却无处不在。

5月8日上午,当郑孝雍向来访的蒋建平一行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词后,双方围绕机场续建完成后的功能、作用等进行的博弈也随之展开。

阆中方面认为,阆中政府之所以能够在土地使用上,给予飞院极大的优惠,其目的就是要发展运输航空。如果,续建后的机场仅能满足飞行训练需要,对阆中人民而言,项目便失去了本身的意义。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飞院认为,盘活阆中机场最关键的一步,是通过立项完成续建工程。有了这个基础,才可能有未来的商业航空发展。否则,阆中人民发展航空经济的希望永远不可能成为现实。

你来我往,针锋相对。会上,双方以君子之风坦诚相见,并最终在相互尊重利益的基础上形成共识,明确了下一步双方需要加快推进的各项工作。

应当说,飞院与阆中在机场续建这个问题上就如站在同一个滚板上的两个人,谁也离不开谁。在这种情形下,为了各自的利益,双方是以不断的“非零和”互动,来保持平衡关系。从这个角度来看,共赢其实并不难。

如前所述,尽管这一切还原在程序之中,但我们已经能够感到机场续建大军那万马奔腾的“脉动”。

于是,记者以这次会晤为切入点,写下了这篇备忘录,予以记之。

愿今天的飞院人、阆中人,更加努力!

愿未来的飞院人、阆中人,能常怀前人的奋斗、拼搏!

会场

郑孝雍介绍可研编制的初衷

蒋建平就续建工作通报阆中各方意见

最新热点

版权所有@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蜀ICP备05031896号-1 川公网安备510681025107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