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要闻 > 正文

学校要闻

精英会聚 飞院论剑

发布时间:2012-09-09

精英会聚 飞院论剑

——中国民航首届发动机孔探技能大赛侧记

中国民航报记者 李忠粮

9月5日,位于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由中、美、法三国六方共同创办的航空发动机维修培训中心,一改平日的安静,显得激烈而紧张。

此间,10名一路冲关破阵,从41位各路发动机孔探精英群体中脱颖而出的选手,正在为争夺本次大赛的桂冠做最后准备。

为持续安全奋斗,为集体、为个人的荣誉拼搏!组织者和参赛者坚信,只要牢固树立持续安全理念,只要不断提高技能水平,依法、按章运行,现代民用航空一定能够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中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心若止水 一丝不苟

上午8时,大赛裁判长一声令下,“比赛开始!”来自重庆航空的宋东耀和国航四川国际航空发动机维修有限公司的路旺,率先进入各自的比赛工位。

一号工位上,宋东耀面对CFM56-7B型发动机,像经验丰富的医生,冷静、沉着地调试好内窥镜,将其从预留的专用接近口插入发动机的“腹腔”,并在助理裁判员的协助下,从叶跟开始观察转子叶片上有无比较明显的损伤、烧蚀或刻痕。

发动机被称之为飞机的“心脏”,其主要部附件包括:压气机风扇、低压压气机、高压压气机等,提高它们的可靠性,是降低发动机空中停车率的关键。从锻炼队伍、检验队伍出发,组委会要求所有参加决赛的选手,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找出预设在发动机高压压气机第三级转子叶片上的“损伤”,并完成拍照、测量和描述等标准工作程序。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但预设的故障、缺陷,仍然隐匿在迷雾当中。

突然,二号工位上,正在对CFM56-5B型发动机进行“体检”的路旺眼睛一亮:“停!请按逆时针方向慢慢转一下。”他轻声向助理裁判员提出自己的需要。随后,迅速记录下转子叶片的积炭情况。

15分钟后,路旺又发现另一个转子叶片有腐蚀现象。经拍照、测量,他在工作单上填写了“第三级11号转子叶片可见安全值范围内的轻度腐蚀,需持续观察。”的记录。

而一号工位上,宋东耀一边全神贯注地盯着显示屏,内窥镜与零件的焦距,时而被他拉近、继而又推远。

“来,再顺时针转一下。”宋东耀轻声地与助理裁判员沟通。

“好的!”助理裁判员迅速回应,并认真按要求转动手柄。

“嗯,反转一下。好了,停!”宋东耀目不转睛地盯住了转子叶片上的裂纹。经甄别、判断,他果断地拍下影像,并在填写工作单时对故障进行了描述。

约40分钟后,路旺率先完成了比赛。

采访中,东航的一名选手介绍,除技术水平和维修经验外,环境、精力和情绪也是影响孔探质量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发动机孔探工作会结合停场时间较长的定检维修一并进行,目的是为了让孔探人员有足够的时间对发动机进行检测。但是,如果工作环境嘈杂,人员往来频繁,容易引起工作者烦躁,进而影响孔探质量。

他的一席话,让记者想到了大赛组委会的特别提示:“比赛区内严禁高声喧哗和使用闪光灯拍照!”原来,发动机孔探工作也需要心若止水,一丝不苟。

共举安全 民航一家

场上针锋相对,场下其乐融融。尽管各代表队中的许多选手并不相识,但彼此间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赞许的点头,成就了本次大赛“民航一家”这道亮丽风景。

国航、东航和南航,作为国内排名前三的航空公司,无论从参赛人数,还是从队伍实力来看,都应在伯仲之间,近五年来,他们在民航各类技能大赛中也互有输赢。因此,在全国民航首届发动机孔探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便成为各队当仁不让的“大事”。

记者在现场看到,一些有条件的公司,如国航、东航、南航和海航、川航等,还向组委会提交了反映本单位开展发动机孔探技能培训、岗位练兵及本次大赛资格选拔的宣传片在现场进行展播,供其他参赛单位了解、参考。

经三天酣战,南航以压倒性优势抢尽风头:孔探技能大赛的冠、亚军,论文管理类、技术类一、二等奖,分别被南航控股公司和本部人员收入囊中。不过,走下赛场,各参赛队又亲密无间,甚至临时召开的赛事讲评会,都可以不设防地向其他参赛队开放。

为了让各单位好的维修经验在大赛期间得到充分交流,组委会特别安排的发动机孔探经验交流研讨会,将远离学校的选手们带进了学习先进维修知识的课堂。交流中,作主题宣讲的单位或个人,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了一系列把牢发动机维修质量关的方法和成果,并加以实际案例,与台下的参会选手互动。

海航的一位参赛选手坦言,技能比赛本身,是对选手过往技术能力的检验,而相互学习、经验交流才是取长补短,拓展视野,增加才干的绝好机会。这次参赛,我最大的收获就是从厦航处理CFM56-7B发动机燃油调节器故障的方案中,学到了新知识。感谢主委会给我们提供的学习机会,感谢飞院为大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紧张的比赛之余,赛场的环境氛围和休息区内的茶歇文化也激起了选手们的极大兴趣。候赛时,他们不仅可以轻松地通过宣传视频、海报等了解其他选手的基本信息,同时,选手们还可以利用茶歇室,在谈心得、讲体会的过程中,切磋技艺、交流感情、增进友谊。大赛尚未结束,许多选手已经成为无话不说的亲密朋友!

对此,大赛工作小组副组长、飞院航空工程学院院长唐庆如表示,相互交流、相互促进,是民航的优良传统。对于提升行业安全水平而言,技术、经验和科研成果,本身就应该是共有的,没有界限的。

花开飞院 实至名归

孔探工作是提高发动机可靠性的关键技术。民航局高度重视本次比赛,李家祥局长为大赛题写了“建功民航”的贺词,副局长李健希望:“提高维修品质,打造一流队伍,展示机务风采,培育行业文化”。

此次大赛层次高、规模大、范围广,没有实例参照。对此,大赛组委会在确定承办单位时曾费尽周章,但经过全衡,民航局最终舍近求远地选择了师资、设备等软硬件实力雄厚,且偏居西南一隅的民航飞院作为首赛承办单位。

据介绍,位于该校的航空发动机维修培训中心,由中、美、法三国六方合资建成。目前,全球范围内如此规模的航空发动机维修培训中心只有3个,另两个分别在美国和法国。中心的发动机均来自原设备制造商,型号囊括了中国民航运输机70%以上的配型发动机,并配有全套培训、检测和孔探设备。

大赛筹备工作启动后,民航工会、民航飞标司给予了多方关心、支持。飞标司副司长周凯旋等领导多次莅临飞院,检查、指导赛事准备工作,飞院郑孝雍校长、朱勇书记要求,举全校之力为大赛做好保证,并从经费、人员等方面予以支持。

在千头万绪的筹备工作中,理论考试命题、实作故障设计是最难、最关键的环节。为了让大赛收到激发热情、锻炼队伍,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这一民航局所期盼的效果,飞院吴旭勇副校长、工会黄清文主席多次召集会议,讨论大赛试题和实作立意。筹备工作小组负责人唐庆如,协同各方认真研究方案,并确定了理论知识以是非判断为主,实作侧重于孔探操作应知应会的知识和运用能力考察,从而确保了比赛与实际工作结合。

获悉大赛的组织、保障等工作得到各方好评,飞院郑孝雍校长高兴地说:尽管我们的许多同志把整个暑期都奉献给了大赛,但这是有益于民航机务队伍建设和持续安全的好事,我看是值得的。郑孝雍的这番话,从一个侧面佐证了民航局对飞院工作的信任与认可。

比赛中的选手

比赛中的选手

从飞院学生中选拔的助理裁判员正在为比赛服务

最新热点

版权所有@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蜀ICP备05031896号-1 川公网安备510681025107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