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要闻 > 正文

学校要闻

以飞院为辐射源的四川通航产业带正在崛起

发布时间:2012-12-19

培育朝阳产业 反哺民航事业

以飞院为辐射源的四川通航产业带正在崛起

本报讯 记者李忠粮报道:12月18日,我国占地面积最大的公务机基地——四川星耀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固定运营基地,在广汉机场正式开工。同日,中国通用航空维修协会,也在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揭幕。一天之内,两条关乎通航产业的消息在同一城市传出,标志着以飞院为辐射源的成、德、绵通航产业带,正以不可阻挡之势迅速崛起。

德阳市委书记李向志、市长陈新有、民航飞院校长郑孝雍、校党委书记朱勇、民航西南管理局副局长王坚、广汉市委书记毛君甫、市长苏刚、星耀高科董事长邓斌等出席开工仪式,并为工程奠基培土。

据介绍,民航飞院地处成都平原中心地带,是我国航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知识创新的富矿:这里拥有全球最大、最先进的飞行员培训基地和国内领先的空管、机务等民航专业。同时,飞院是亚洲“ADS-B”技术研究、应用之父,是辐射全国的通航维修中心和新一代航空导航技术设计、规划的引领者和推动者。

近年来,在国家和民航局的积极政策支持下,千军万马抢先进入通航的生动局面已经悄然形成,但仅就现实情况来看,我国通用航空产业基础薄弱,且布局过于分散,不利于产业聚集效应的发挥。对此,致力于推动通航科学发展的民航飞院,根据四川和德阳确定的通航产业发展规划,希望以点带面做大区域内的通用航空产业,进而反哺民航事业。

为此,学校围绕加快发展、转型发展,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利用自身优势,延伸、完善通用航空产业链,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思路。根据这一愿景,从2009年开始,飞院先后以技术参股和提供咨询服务等形式,与北京、上海、重庆、四川、湖北、云南等省市的多家企事业单位结成战略伙伴,合作项目涉及航空人才培养、飞机制造、科研转化、通航维修和航材研发等领域。飞院的优质资源,和在发展、培育通航产业方面进行的积极探索,吸引了一批进军通航的企事业单位向学校驻地周边聚集。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目前,民航飞院周边的成都、德阳、绵阳,已经有正式运营的通航企业21家,再加之近期获批和筹建的11家通航公司,该校周边的通航企业已达32家。以民航飞院为辐射源的成、德、绵通航产业带已经初见雏形。

此次,在飞院支持、帮助下开工建设的四川星耀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固定运营基地,占地约150余亩,是目前全国占地规模最大的公务机运行基地。按照四川省、民航西南管理局推进区域通航产业健康发展的规划,该基地建设以“世界一流,中国第一,满足使用,适度超前”为总体原则,规划建筑面积27059.8平方米,一期投资5亿元,预计明年9-10月完工。其中,可同时容纳50架公务机停放的大跨度机库,除主要用于为国内外大型企业、商业人士购买的公务飞机提供停放、过站、托管和公务包机、应急救援、航空旅游等服务外,还将为2013年在成都举行的世界财富论坛提供高质量的公务机飞行服务。

民航西南管理局副局长王坚在出席开工典礼时表示,四川星耀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固定运营基地正式开工,是西南民航事业发展的大事、喜事。基地的建成,不仅有利于西南地区通航产业布局的调整,而且能够提升德阳、广汉城市层次和品位,使之逐渐形成一种总部经济,吸引大型企业向德阳、广汉聚集。民航西南管理局愿意为工程建设提供政策、法规支持。同时,王坚希望四川星耀通用航空有限公司,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国际惯例推进基地建设,使之成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极。

开工仪式前,德阳市市长陈新有一行还专程前往飞行学院,就德阳、广汉推进航空产业园区发展,与该校校长郑孝雍、党委书记朱勇交换了意见,并希望得到更大的支持。

陈新有一行就德阳、广汉推进航空产业园区发展,与校长郑孝雍、校党委书记朱勇交换意见

出席开工仪式的领导和嘉宾为工程奠基培土

最新热点

版权所有@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蜀ICP备05031896号-1 川公网安备510681025107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