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要闻 > 正文

学校要闻

【专题报道】天地有界 责任无疆

发布时间:2013-01-06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班组建设侧记

雷凌航摄影报道:这是一组令人信服的数据。2012年,我校教学训练小时数突破33万小时。“抓质量、保安全、上总量”的工作宗旨背后,是什么样的管理序列和生产组合推动学校的内涵式发展稳步向前?

去年年底,民航局李军副局长在全国民航班组建设表彰暨经验交流会上强调:“各单位党政领导要树立建班组就是建企业,抓班组就是抓管理的理念。”而从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的实践来看,伴随着班组集群功能发挥,这一组织细胞已经成为确保持续安全,提高训练质量的前沿抓手,越来越多的班组职工在岗位上写就蓝天上的责任与奉献。

“抓质量、保安全”

班组建设脚踏实地,确保银鹰飞得更高、更远

去年11月下旬结束的“民航精神”表述语征求意见活动中,据统计,百分之百的师生认同“持续安全”是民航发展之基,核心之重,亦是飞院幸福之源。从管理学系统论分析我校飞行、机务、空管、教研等各个运行流程,无论是飞行大队采用的直线制组织结构,还是后勤保障系统适用的职能制结构,班组都是安全生产、关口前移的重要防线。

2010年,后管处油料配送中心、后勤服务总公司膳食服务中心等率先启动班组试点。从一个团队命名的方案起步,从一次技术改良的讨论出发,细微点滴之变,却标志着管理模式从经验式的“人治”朝向了科学分析的“法治”进阶。

2010年1月25日,中心一辆油车执行配送新津分院航油任务时,被一辆大型拖车追尾碰撞,导致油罐右后侧严重破损并引发汽油渗漏。司机、押运员遇险不惊,果断展开封锁道路、排除火源等自救措施,及时化险为夷。

险情紧急,两名员工的训练有素从何而来?

在油料配送中心,班组建设的方方面面筑起了一张“安全”和“质量”的防护网。

——“我要安全”文化建构:面向全体职工开展安全警语收集、油料适航竞赛,在曾经发生过不安全事故的现场树立起“历史的记忆”铭牌;

——“我会安全”技能培训:坚持从领导到员工“每周一题,每月一考,每季一练”,建立班组培训室,联合地方安监、运管部门定期举行应急处置演练;

——“我能安全”设备改进:从油车停车场、器材库房的新建,到卸油专线的改造升级,再到与汽车制造厂商联合开发底盘低、油枪轻、排放系统密封的新型油车。安全的密度就在每一处改进、每一次小的创新中不断复合、强化。

——“我须安全”监管到位:编写卸油、油库、加运油作业指导书;各工种间相互渗透,司机、油料员、检验员换岗学习,实现了加油工作一站式程序。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固本强基是对管理结构的第一层浇筑,更是班组建设在乱麻中抓住了解决问题的线头。新津分院“雏鹰之翼”班组、洛阳分院机务部航务科班组、公安局“校园金盾”班组、后勤服务总公司“五心”班组……在学校党委的大力推动下,班组建设“遍地开花”,确保持续安全运行的一套套“组合拳”、一张张“防火墙”不断出击,学习型、创新型、民主型的文化氛围从轰鸣的机房延伸到井然的塔台,“安全精飞”的正能量转化成各部门高质量运行的生产力。

“固本是要固思想作风之本,强基是要强组织队伍之基。“岗位的“位”字拆分开来是“人”和“立”,每项工作必须依靠职工身体力行去完成”,有着相当长时间基层工作经历的学校工会主席黄文清对班组中“人”的因素有着深刻的解读。

激发职工智慧、凝聚岗位力量,才能使班组建设真正脚踏实地;

跑道的起点处,惟有脚踏实地,我们才能更好的仰望天空。

“挖潜力,上总量”

微创新促进大变革,小班组成就大事业

去年11月初,民航报头版头条报道我校创造全球通用航空安全的最好纪录。与此同时,遂宁分院成立进入倒计时阶段,标志着“6321”工程迈出实质性步伐。“扩大能力,进军高端”,“民航黄埔”的蓝色梦想正在向更高更深处拓展。

“持续安全”与“提升总量”,推动两者共赢的基础因素是什么?怎样才能在此两个变量间找寻到一个最大公约数?

广汉分院“啄木鸟”班组“利嘴捉虫”的故事为我们表述了“机务与飞行”的唇齿关系。

2011年7月底,广汉分院机务部一中队在执行地面试车时,由于人为差错引发不安全事件。前车已覆,痛定思痛。经过近乎苛刻的整改,一中队开始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重塑:广泛借鉴行业经验,着手制定班组建设方案、实施细则、工作管理办法;落实“四定”责任制,定人、定岗位、分工协作、相互检查。

“班组要成为分院乃至全校机务系统的一面旗帜,不仅质量立得住,还要品牌叫得响!”从严从高成为工作的风向标。在一次支部交流会上,班组名称被最终确定下来,取名“啄木鸟”,即是寓意班组应具有“啄木鸟”严谨、勤奋的精神,做到“利嘴捉虫”,把安全隐患排除在源头。

3300,飞院目前教职工总数;3,学校最小的班组人数。看似悬殊的对比下,小班组究竟能有多大的战斗力?

2012年,学校飞行训练时数达到26.4万小时(不包括模拟机)。若把这一量化的数字细分,是各单位班组在酷暑严寒中完成一分一秒的积累。

——新津分院飞行一大队“双翼”班组与飞行二大队“雏鹰之翼”班组结成互帮互助、你追我赶的“兄弟”班组;

——遂宁航站“指南者”班组本年度处置空中非正常情况六十余起;

——飞机修理厂附件组8人年修理量突破千余件;

——油料配送中心计量检验组3人每年完成油品化验二十多种。

劳动生产率量的积累背后,更是班组分工、管理模式、劳动手段质的提升:优化航空器进离场程序,改变单人从头至尾修理模式,建立班组间相互考评制度,运用统筹学原理设计排班系统……潜力挖掘,总量提升;结构优化,优势凸显。

一只竹篙,难渡汪洋;一个班组,力弱似蚁;千百个班组,众人划桨,必能开动大船!

“塑品牌,显成效”

班组规范以人为本,飞院幸福共建共享

作为全国民航“安康杯”竞赛活动的主题,班组建设以顶层设计的方式将百万行业职工、班组纳入其中,成为辐射职工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

学校党委想方设法在使规范化班组模式从试点走向普及,成为确保安全运行、提高训练质量的“金箍棒”。

去年4月,学校集中组织二级工会主席、劳模代表“走出去”,学习考察重庆机场集团班组建设经验;5月至6月,各单位、各二级工会展开内部交流,相互借鉴、取长补短,营造起浓烈的“学进来”氛围。“走出去——学进来——全面推进、分步总结”的三步走策略从文本走向实践,惠及越来越多的普通职工。

“只有建成管理规范、质量一流的班组‘集团军’,才能更好的推动学校教学训练、空管航务、机务维护、后勤保障等各方面的发展”;“要积累、凝练具备飞院特质、具有强大感召力的班组文化,形成持久的“精神磁场”,使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要像欧洲杯赛场上的西班牙,使各岗位职工默契配合、愉快创造,发挥最大的潜力”……

全校规范化班组建设推进会上,各单位各抒己见,激发起“班组”的思维碰撞、思想火花,“头脑风暴”的效应深入人心——“班组长要当好‘明镜’,做职工智慧的挖掘人,工作力量的汇集人,使1+1获得大于2的结果”,这是新津分院“银鹰卫士”班组组长陈君工作笔记的开头,在他眼里,“兵头将尾”的班组长责任不小,担子不轻;绵阳分院“蓝天梦”、“蓝天使”班组琳琅满目的“员工墙”上,写着俏皮而贴切的“好友印象”。在飞行师生眼里,班组就是执飞时制度、操作的严谨,落地后亲友的默契和“家”的暖意。

今天的工作态度,明天的红旗班组。在新年伊始举行的学校班组建设表彰会上,朱勇书记总结指出,规范化班组建设活动开展以来,我校飞行训练、机务、油料、教研等各个基础岗位涌现出一批先进班组,不仅在促进安全生产、提升训练质量等方面取得较为突出的成绩,更通过典型领路的方式,推动学校班组建设整体水平站上新台阶。

后勤管理处油料配送中心“阳光动力”班组获评民航示范班组,新津分院“思源”班组、广汉分院机场运行保障部供应科、洛阳分院机务部航材科、绵阳分院“雄鹰卫士”班组、遂宁航空站“指南者”班组、航空工程学院安全工程教研室、航空运输管理学院马列教研室等25个班组荣获2012年度学校“现代五好班组”……规范化建设与创先争优紧密结合,飞院基层“细胞”的生气与活力,如大木向荣,正参天向上。

结语:

规范化班组建设全面开展以来,《民航飞行学院关于开展规范化班组建设活动的意见》中提出的各项要求与目标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

然正如安全工作只有满分,没有及格;班组建设从微观量化的层面有许多指标,但从宏观质化的视角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天地有界,责任无疆。你和我,都是班组建设的参与者、主力军。以持续安全运行、提高飞行训练质量为主线,我们更加准确的把握班组建设的前进方向,更加真切的感知民航飞行学院进军高端的壮志雄心。

最新热点

版权所有@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蜀ICP备05031896号-1 川公网安备510681025107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