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需要把握的关键
本网评论员:李忠粮
从今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党将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党自上而下分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并以此为载体,集中解决好当前党员干部队伍和工作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
“求木之长,必固其根”。“四风”问题,归根到底,是党风问题。众所周知,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和生命线,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价值归宿,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则是党群关系的“隔心墙”,它又像一把锋利的刀,会切断干部群众血脉相连的纽带,使我们党的事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由此可见,抓“四风”,就抓住了党风建设的“牛鼻子”,就可以起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的效果。
纵观现实生活,一些单位或部门所做的一些关乎未来发展的实事,或是改善民生的好事,但基层群众却不领情、不支持,甚至有意见、有抵触。办好事、实事,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结果?分析问题成因,恐怕就是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淡忘了党的宗旨,在“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上犯了糊涂,最终导致所办的“好事”、“实事”,脱离基层一线实际,损害了群众利益,而失去群众的理解、拥护和支持。
由此而言,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首先要让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进一步明确“我是谁”的角色身份,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党员干部摆正位置。反之,就很难准确把握好发展“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
既然如此,那么,“我是谁”?广义地讲,党员和干部是人民的公仆,是为人民服务的人。这样的角色身份,在客观上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巩固群众观点、维护群众利益、争做群众表率。唯有如此,我们的党员干部才能“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才能对群众的冷暖疾苦感同身受,才能自觉成为“俯下身子做群众的牛、站起身子做群众的伞”的实践者。
认识了“我是谁”,才会在发展“为了谁”上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求实效、察实情、干实事,是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品格。以求真务实精神抓工作落实,就能形成用心想事、用智谋事、用力干事的良好局面,就能力戒“虚”字当头、“形”字挂帅的形式主义,切实把问政于民、问需于基层一线付诸实践,就能在作决策、定措施时,躬身问民,倾听群众心声,就能始终牢记党的宗旨,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
认识了“我是谁”,才会在发展“依靠谁”上走得正、走得稳,走得远。我们是人民的公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必须坚持始终的路线。我们只有始终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拜群众为师,把智慧的增长、工作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群众的创造性实践中,才能进一步巩固党群干群之间的鱼水深情,所办之事,所求之效,才能更加符合群众的根本利益。
总之,能否正确把握“我是谁”的问题,是检验我们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否取得实效的试金石。我们只有把群众路线落实到实践中,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理解和支持,才能把人民群众的智慧、力量凝聚到完成十八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上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