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李忠粮报道:6月8日下午,由中国教育报刊社、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协办的“青年视角,时代声音——首届全国大学生评论大赛”,在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启动。
中国记协党组书记翟惠生、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中国教育报刊社党委书记、社长李曜升、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副校长熊杰等出席启动仪式,部分高校新闻学院院长、教育学者和人民大学师生代表参加启动仪式。
据悉,本次大赛面向全国在校大学生(含普通高校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研究生以及高职院校在校生),旨在通过新闻评论征文活动这一“思想、精神擂台”,引导广大青年大学生关心时事、观察社会,进而激发、传播他们积极向上、追求梦想、感恩社会的正能量,并在此基础上发现、培养一支基数大、能建言、建好言的评论员队伍,不断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阵地。
按大赛规则,参赛作品须为以教育话题为主的新闻评论性文章,涉及科技、文化、社会等领域的话题亦可。征文字数在800—1500为宜,投稿方式分为大学生个人投稿和高校推荐两种形式。个人投稿,可登录蒲公英评论网络互动平台,按页面提示发布稿件。高校推送的参赛作品,由校党委宣传部负责组稿、约稿。
本次大赛设教育话题组个人奖77名,设非教育话题组个人奖36名,设团体奖5名。为保障评选工作的权威性、广泛性、公正性和专业性,本次大赛聘请翟惠生担任顾问,邀请我校党委书记陈布科、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陈大伙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教育报的负责同志出任组委会委员,特邀北大、清华、人大、复旦、中国传媒大学等知名高校新闻学院院长、知名教育学者、著名媒体评论员、记者组成评审委员,负责征文初评与复评工作。
大赛从2015年6月开始,持续至2016年6月结束,为期一年。在这期间,《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官方微博、微信、蒲公英评论网络互动平台将刊发达到发表水平的参赛作品。
作为大赛的协办单位,学校要求各分院、各二级学院高度重视,认真做好征文的组稿、约稿工作,希望广大学生通过关注时事、观察社会积极参与本次大赛,在与全国大学生对话中展现中飞院学生的风采,并自觉成为维护、推动时代进步的有生力量。

图为大赛宣传广告
首届全国大学生评论大赛启事
组委会将秉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充分保障本次大赛的权威性、广泛性、专业性和公信力。
一、大赛时间
大赛活动时间从2015年6月起持续至2016年6月,为期一年。
1.符合发表条件的参赛作品将在中国教育报及官方网络平台刊登。
2.2016年6月,组织专家进行评奖,公布评奖结果,举行颁奖会,召开研讨会。
3.大赛结束后,选择若干高校开展进校园活动。
二、文章要求
体裁:评论性文章,谢绝小说、诗歌、散文等体裁作品。
主题:不限。建议参赛大学生以新闻事件为由头,从自身所见、所闻、所感、所悟出发,言之有物并能自圆其说,切忌无病呻吟。
行文:我们期待看到这样的评论文章:话题有关痛痒,语言干净利落,立场鲜明坚定,逻辑严谨缜密,有锐气,有温度,接地气。在符合现代汉语应用规范的前提下,提倡个性化表达。欢迎对每天发生的教育、文化事件发表意见,对身边的教育现象或社会现象谈谈看法。
字数:800字—1500字。
三、投稿方式
为确保大赛严肃性和参与有效性,所有参赛人员须在大赛官方投稿平台实名发布稿件,具体流程如下:进入“蒲公英评论网络互动平台”首页(http://pgy.voice.edu.cn)或大赛活动页面(http://pgy.voice.edu.cn/contest),点击“马上投稿”按钮,按要求填写注册信息,邮箱激活后申请成为“独立评论员”。管理员每天9:00-17:30审核申请信息,审核通过后,参赛者即可登录页面,进入“我的工作室”发布稿件。所有参赛作品标题前须标注“【评论大赛】”字样,稿件结尾须注明作者姓名、院校、地址及邮编。
四、评选办法
1.初评
入围评论大赛初评稿件有以下三种途径:
(1)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中国教育报上刊登的大学生评论大赛参赛稿件。
(2)在本次大赛的官方网络平台——蒲公英评论网络互动平台上,阅读量排行居前的部分优秀文章。
(3)高校宣传部或新闻学院可向大赛评委会推荐本校学生原创的优秀作品(每所高校推荐的学生作品不超过10篇)。
大赛评委会将对以上入围的稿件进行初评,严格按照评选标准遴选出300篇优秀稿件进入复评。
2.复评
评委会对复评文章进行认真评定打分,严格按照分数高低,评出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
五、奖项设置
1.个人奖项
教育话题组
一等奖:2篇,每篇奖金10000元;
二等奖:5篇,每篇奖金3000元;
三等奖:20篇,每篇奖金1000元;
优秀奖:50篇,颁发获奖证书和奖品。
非教育话题组
一等奖:1篇,每篇奖金10000元;
二等奖:5篇,每篇奖金3000元;
三等奖:10篇,每篇奖金1000元;
优秀奖:20篇,颁发获奖证书和奖品。
2.团体奖项
首届全国大学生评论大赛组织奖——评选出在本次全国大学生评论大赛组织方面表现积极、成效突出的5所高校,并颁发获奖证书、奖杯。
六、大赛评委会
评委会顾问
翟惠生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书记
评委会委员
郭庆光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
尹明华 复旦大学[微博]新闻学院院长
陆绍阳 北京大学[微博]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
刘 昶 中国传媒大学[微博]新闻学院院长
石义彬 武汉大学[微博]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
范以锦 暨南大学[微博]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
张志安 中山大学[微博]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
李惠民 兰州大学[微博]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
方延明 南京大学[微博]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涂光晋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马少华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
王 溥 华中科技大学[微博]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教授、楚天金报原总编辑
储朝晖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顾 骏 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张显峰 中国教育报副总编辑
杨 健 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
刘万永 中国青年报全媒体协调中心副主任
张天蔚 北京青年报评论中心主任
七、大赛组委会
李曜升 中国教育报刊社党委书记、社长
翟 博 中国教育报刊社总编辑
吴付来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
陈布科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党委书记
陈大伙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党委副书记
张显峰 中国教育报副总编辑
张圣华 中国教育报副总编辑
王宏伟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
王 亮 中国教育报评论理论部主任
颜 梅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
热忱欢迎大学生朋友积极参与,以理性评论时事,给时代一个意见,用思想撬动未来。
首届全国大学生评论大赛组委会
2015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