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小月 报道:近期,我校机器人战队代表学校参加了2021 RoboCom机器人开发者大赛和第十四届国际水中机器人大赛,学校还荣获了第十四届国际水中机器人大赛最佳组织奖。
RoboCom机器人开发者大赛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Robocom国际公开赛组委会主办,浙江大学承办,面向全国高校大学生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的科创型竞赛,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公布的“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中的高水平赛事,本次竞赛吸引了来自全国28个省市、200多所高校、1000多支队伍、近3000名选手参赛,我校系首次参赛,在两个赛项中囊括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并在大区赛中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其中,在输油管巡检技术赛项中,饶世杰、张凌、付玺荣、范文迪团队发挥出色,摘得桂冠。
国际水中机器人大赛由中国仿真学会、国际水中机器人联盟主办,面向全球高校水中机器人领域的科创型竞赛。本次竞赛共有来自全国各高校462支队伍、近2000名选手参赛,我校代表队系第二次参赛,在三个赛项中荣获全国一等奖2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3项。其中,在水中机器人协同竞技赛项中,黄子鸣、余浩天、范文迪、张嘉鑫团队力压群雄,收获冠军,王钟满、杨校一、李河霖、辛润芃团队获得亚军,两支团队均获一等奖。
2022年2月,民航局公布了《“十四五”民航院校教育培训专项规划》,要求“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特有人才多元培养路径”,特别是“探索’课程+项目+竞赛+创业’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
在学校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飞行技术学院依托飞行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以下简称“基地”),形成了面向全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与服务体系,在交通科技、机器人设计、建模仿真、创业实践等多元培养途径和专创融合方法改革方面卓有成效。
特别是在机器人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基地开设“机器人创新设计”培训课程,建立“海陆空智能创新实验室”和“蓝天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平台,构建智能机器人项目研究和竞赛训练的实践体系,逐渐形成“课-赛-项-创”特色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基地的机器人战队水中机器人分队,在近三年内培养了三届共计40多名队员。2021年年初,基地开展了第三届队员的选拔工作,从飞行技术学院、航空工程学院、空中交通管理学院和理学院等二级学院挑选了18名队员,组成了5支队伍参与不同项目培训、学习和研究。在2021年举行的各项竞赛中,这个团队共荣获全国一等奖4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4项,省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7项的优异成绩。学校荣获了国际水中机器人大赛、四川省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等多个竞赛“优秀组织单位”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