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召开学院第六届教学成果奖评审会议通知
民航明传电报
发往 签批:陈布科
等级 部委号 飞院机号 |
关于召开学院第六届教学成果奖评审会议通知
各分院、二级学院、中心、部、处、室、馆:
按照《关于开展第六届学院教学成果评审和奖励工作的通知》(飞院发【2008】95号)文件精神,学院各单位认真组织了教学成果的申报和初评工作。经学院研究,决定于2008年9月27日召开学院第六届教学成果评审会,对各教学单位推荐的23项教学成果进行评审。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教学成果评审专家组由下列专家组成:
评审组组长:陈布科
评审组成员:徐建明 赵廷渝 李 宜 段维祥 李卫东 朱代武 朱新宇 朱志愚 刘晓东 郝劲松 向 渝 李文川 何秋钊 程小康
2、评审时间:2008年9月27日8:30开始
3、评审地点:图书馆二楼会议室
4、评审程序与方法:
1)成果第一完成人陈述成果主要内容、创新点与特色,时间不超过5分钟(答辩顺序见附件);
2)专家质询,时间不超过3分钟;
3)专家评议打分;
4)统计并公布结果;
教务处
2008年9月25日 |
民航飞行学院 (共 1 页)
第六届学院教学成果奖答辩顺序
序号 |
成果名称 |
完成人 |
申报单位 |
推荐
等级 |
1 |
大学生物理素养立体化培养体系建设与实践 |
郝邦元 江天府 杨繁荣 但有全 杨兴华 |
计算机学院 |
一等奖 |
2 |
飞行分院教学训练改革研究 |
关立欣 王小龙 黄文彦 陈琦俊 丁正荣 |
新津分院 |
一等奖 |
3 |
飞行教学训练模式创新与发展 |
王小龙 黄文彦 葛志斌 王肆军 张剑林 |
新津分院 |
一等奖 |
4 |
飞行教学训练质量研究与实践 |
葛志斌 黄文彦 王小龙 王恒 杜春 |
新津分院 |
一等奖 |
5 |
强化适航维修闭合管理,实现训练安全科学决策 |
赵辉 马子刚 吉新民 董翔 陈云刚 |
绵阳分院 |
一等奖 |
6 |
完善管理监控体系,确保飞行训练质量 |
欧阳霆 谢宇 雷霆 赵雪 王有坤 |
绵阳分院 |
二等奖 |
7 |
规范训练教材标准化、强化英语运用能力,为全面提高教学训练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
马子刚 徐立剑 吉新民 欧阳霆 岳永宏 |
绵阳分院 |
二等奖 |
8 |
电子设计竞赛与电子信息类教学改革 |
朱新宇 周超 曾灏 魏麟 张德银 |
航空工程学院 |
一等奖 |
9 |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建设与实践 |
付尧明 李世林 尚永峰 李平 |
航空工程学院 |
一等奖 |
10 |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课程双语教学研究 |
张德银 彭卫东 包勇 钟玲玲 周超 |
航空工程学院 |
一等奖 |
11 |
飞行技术专业航空电子学课程群建设 |
何晓薇 朱新宇 向淑兰 彭卫东 王有隆 |
飞行技术学院 |
一等奖 |
12 |
经管类计算机系列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
何元清 刘光志 罗银辉 宋海军 戴蓉 |
计算机学院 |
一等奖 |
13 |
以优化专业课程设置为突破口,构建以技能为核心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
张选芳 傅茂洺 李廷元 刘晓东 肖文忠 |
计算机学院 |
一等奖 |
14 |
飞行技术专业教学质量监控研究与实践 |
程小康 杨俊 雷秋鸣 刘鹰 蔡正涛 |
教务处 飞标处
飞行技术学院 |
一等奖 |
15 |
面向国际航空英语等级,符合国际民航组织标准的空中交通管理课程全英语教学 |
潘卫军 杨昌其 罗军 孔建国 刘德军 |
空管学院 |
一等奖 |
16 |
全英语课程教学建设 |
邹波 黄仪方 陈会芝 |
空管学院 |
一等奖 |
17 |
建立学历教育和执照教育相结合的签派教学体系 |
何光勤 罗凤娥 黄晋 黄邦菊 程擎 |
空管学院 |
一等奖 |
18 |
航空体育教学模式下的公共体育教学模式研究 |
舒雁滨 王旭 邹琳 王丛江 |
体育部 |
一等奖 |
19 |
围绕提高学生道德法律素质,构建新时期高校道德法律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
车彤 张世良 胡超容 罗小涛 徐凌洁 |
航空运输管理学院 |
一等奖 |
20 |
建设学习型教研室,深化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
秦亚君 冷伟 帅刚 高永蓉 王娟蓉 |
航空运输管理学院 |
一等奖 |
21 |
飞行翻译教学与研究 |
陈艾莎 刘德仲 何均洪 龚琼兰 郑丽 |
外国语学院 |
一等奖 |
22 |
开拓创新,构建中国民航ICACO英语培训考试体系 |
吴土星 何均洪 张飞桥 陈方 张永忠 |
民航英语培训中心 |
一等奖 |
23 |
夯实教育基础 注重能力培养 全方位构建民航院校就业工作体系 |
李蓉 许建中 孔鹏 章辉 韩小波 |
学生处 |
一等奖 |
24 |
民航飞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创新 |
陈布科 何秋钊 魏林红 李卫东 赵廷渝 |
教务处
飞行技术学院 |
一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