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分团委(总支)、各直属团支部:
去年的“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全校青年大学生按照学校党委和上级团委的统一部署,积极投身抗震救灾与灾后重建志愿服务工作,为抗震救灾作出了有力的贡献。当前,四川省进入了灾后重建的关键阶段,省委省政府在客观分析形势的基础上,科学的提出了三年基本恢复、五年发展振兴、十年全面小康的总体目标,这对我们本身就身处重灾区的学校灾后重建志愿服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今年暑假将至,按照团中央关于组织高校学生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总体要求和灾后重建志愿服务工作的需要,学校团委决定组织我校广大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深入灾区,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现将活动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践行科学发展 投身灾后重建。
二、活动内容
各二级团组织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根据灾区需求和灾后重建的实际需要,结合各专业学生特点和学生生源地分布情况,就近就便,有针对性的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1、开展群众心理抚慰志愿服务工作。通过集中座谈、走访慰问、定点抚慰、结对帮扶等方式开展群众思想工作。积极开展大学生和灾区中小学生“大手拉小手”结对、“新希望、新家园”团队活动等,着力构建灾区青少年精神家园,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服务中小学生成长成才。
2、大力推进“爱心助三孤”志愿服务工作。重点抓好“三孤”(因汶川大地震而造成的孤儿、孤老和孤残人员)人员的陪护和慰问工作。组织志愿者陪同结对“三孤”人员开展“五个一”活动,即做一次家庭访问、开展一次心理调适、做一次常规体检、逛一次街、看一场电影(电视)。组织小分队有计划地深入“三孤”人员集中安置点、社会福利院、农村敬老院、孤儿院、分散安置和单独居住的“三孤”人员家里开展文艺巡演,宣讲党和政府的政策、法规,丰富“三孤”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
3、开展群众文化志愿服务工作。发挥群团组织文化志愿服务队伍作用,组织大学生文艺骨干、深入受灾群众集中安置区、灾后重建工地、对口援建单位驻地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巡回慰问演出。开展感恩自强活动,弘扬感恩知恩文化。在物资、师资等方面为基层群众开展自发文艺活动提供支持和指导。
4、开展灾区支教志愿服务工作。组织大学生志愿者深入灾区中小学、板房社区担任教师,赠送课外读物,辅导学生功课,做好学生家访,激励灾区学生努力学习,奋发图强。立足板房社区实际,根据需求,开展青少年希望夏令营活动。
5、深入开展城乡环境清洁志愿服务。按照省委部署开展城乡环境环境清洁志愿服务集中行动。组织大学生志愿者集中清扫城市背街小巷等卫生死角和农村的垃圾、污水、杂物、污泥,清理城乡牛皮癣、小广告,清除河流、沟渠、堰塘的白色垃圾、生活杂物。开展“我爱我家”城乡环境清洁志愿服务公益广告征集活动,征集平面、网络、广播、影视四类公益广告作品或创意,集中展播优秀作品,强化示范引导和宣传工作,营造全社会参与支持城乡环境清洁志愿服务的良好氛围。
6、大学生骨干挂职服务活动。集中组织大学生骨干到城市社区、厂矿、农村进行挂职锻炼、调查研究,在参与当地农村生产生活的实际过程中,深入了解国情,经受磨练,增长才干。把组织大学生骨干挂职锻炼作为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重要环节,使他们在实践中加深对改革开放成就的了解和认识,进一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把组织大学生骨干挂职锻炼与实施“大学生创业就业见习行动”结合起来,帮助他们提高职业素质、实际操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今后更加顺利地就业奠定基础。
7、开展“走进民航,认识民航”活动。组织大学生紧扣专业特点,通过走访民航各管理局、空管局、航空公司、机场、空管站、机务队、地面服务部门等民航单位,开展各类岗位见习和调查,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直接服务于民航企业;深入了解我国民航的改革发展,了解民航企业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同时也向民航各单位介绍学院的发展状况和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情况,从而为学校大学生就业整体工作服务。
三、活动方式
1、组建省级和校级重点团队。要紧密围绕“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社会实践总体要求,按照今年暑期社会实践的主题,同时结合我校学生的专业实际,组建一批规模适度的校级重点团队,并在此基础上,积极申报省级重点团队。
2、就近就便、分散活动。对不能统一参加校级实践分队的学生,特别是家在灾区的返乡学生要明确提出要求,在返乡后要就近就便积极参加灾后重建志愿服务、“三农”政策宣传、文化科技支农、社区服务、帮孤助残、法律援助、文艺演出等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
四、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是发挥我校大学生人才智力优势、服务灾后重建、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各级团组织要充分认识这项活动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领导,抓好工作落实。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参加活动的师生的人身及财物安全工作,采取切实措施,确保万无一失。
2、突出重点,务求实效。各级团组织要认真落实“按需设项、据项组团、双向受益”的工作要求,加强调研,掌握基层需求,根据需求进行活动立项,选拔品学兼优的学生组建团队。要围绕今年主题和工作重点突出抓好灾后重建志愿服务重点团队,切实帮助灾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为灾区群众带去实惠。
3、扩大覆盖,注重建设。各级团组织要把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整体格局中,并作为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重要内容,引导学生广泛参与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要进一步扩大覆盖面,力争使每一个在校大学生在学期间至少参加一次(为期一至两周)社会实践活动。
4、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各级团组织要把大学生志愿者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宣传摆上重要日程,列入计划,开辟专题、专栏,积极利用校园网、校报、团刊、橱窗、展板等舆论工具,为活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5、认真总结,表彰先进。各校级立项团队在开学后两周内要向校团委提交活动总结报告、实践成果、宣传资料、成员小结和有关单位评语。其他学生的活动材料上报各二级学院团委(总支),典型事例上报校团委。校团委将对活动进行总结表彰并举办校级重点团队事迹报告会,出版社会实践优秀论文集。对事迹突出的集体和个人,校团委还将推荐参加四川省和成都市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评比。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情况将与学生创新学分挂钩。
校级重点团队申报表格请于6月25日前报校团委办公室。
联 系 人:贾小薇
电 话:0838-5182182
电子信箱:254387603@163.com
附件:2009年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校级重点团队立项申报表
共青团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委员会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教务处
二〇〇九年六月二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