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顺利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继续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更好地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自治区党委要求全体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对照中央的“八项规定”和自治区党委的“约法十章”及“九项规定”,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规定,真正做到“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从而维护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的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十八大之后,中央政治局出台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今年4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将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十八大精神和中央有关决定,狠抓党的作风建设,继续保持和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一、是否密切联系群众关系到
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古人云:“得民者昌,失民者亡”,“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是已被古今中外无数事实证明了的颠扑不破的真理。
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胜利的法宝。1944年,毛泽东同志在张思德追悼会上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讲话,1945年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再次深刻完整地阐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了全党干部不忘历史,牢记使命,始终与各族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做到知民情、顺民意、解民忧、聚民心,在很多标志性的名称中都加了“人民”二字,如人民政府、人民警察、人民法院、人民解放军、人民银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币,等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总结了文化大革命的深刻教训和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新鲜经验,围绕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对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作了深刻的思考,指出:“如果哪个党的组织严重脱离群众而不能坚决改正,那就丧失了力量的源泉,就一定要失败,就会被人民抛弃。”江泽民同志在2000年10月11日关于改进党的作风的讲话中,尖锐地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政权也好,一个政党也好,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不能赢得最广大群众的支持,就必然垮台。”面对新形势,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如果不能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党就会失去生命力。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的自觉自愿的参与,党的事业也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今年3月9日,他参加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西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坚持富民兴藏战略,努力让西藏各族群众享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过上更加幸福美满的生活。
党中央一再强调:“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务必提高警惕,务必保持清醒的头脑。”党执政前,与敌对势力相比,在力量上处于劣势,不依靠老百姓的支持,随时随地都有生命之虞。执政后,推翻了反动统治,掌了权,有些领导干部便自觉不自觉地在老百姓面前打起了官腔,摆起了官架子。作为中国共产党显著特点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在新的历史时期正经受严峻考验,有些地方和部门、个别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群众少了,服务人民少了,想个人利益多了。
历史反复证明,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不论是革命、建设还是改革的各个时期,我们党的发展壮大、事业的发展成功,无一不是依靠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取得的。党的实践也启示我们,人民群众是我们完成执政兴国使命的最坚实最可信赖的力量,是推动我们事业前进和发展的力量源泉,是我们执政兴国的一个最根本的政治基础。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必须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才能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
二、清醒认识与密切联系群众
相悖的几股歪风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观念、思潮的碰撞,以及西方国家的思想文化渗透,严重冲击着我们的党员队伍和干部队伍,带来了作风不纯和思想不纯的问题。
第一股歪风是形式主义。形式主义,简言之就是指片面追求形式而忽视内容的主观主义的作风和方法,其要害是贪图虚名、不讲实效、劳民伤财。主要表现为有的干部做工作,不去认真领会中央精神,也不去了解下情,只习惯于做表面文章,喊口号;有的沉湎于文山会海、应酬接待,不能深入基层;有的热衷于沽名钓誉,哗众取宠,应付上级,应付群众;有的只说空话套话,不干实事;有的报喜不报忧,掩盖矛盾和问题,以致酿成恶果。工作部署了,没有抓到底;口号提出来了,没有抓落实,结果是流于形式,浮于表面,没有实效。这种风气如果不纠正,不仅会导致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无法落实,而且必然会出乱子,甚至出大乱子。
第二股歪风是官僚主义。所谓官僚主义,就是指不作调查研究、不关心群众利益、脱离实际的瞎指挥、乱发号施令的工作作风,其要害是脱离群众 ,脱离实际,做官当老爷。表现为两种基本形态,一类是官僚主义的工作作风、工作方式,诸如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精神懈怠、热衷开会、命令主义、形式主义等现象;另一类是不正当地谋求权力,并利用官位谋求特权利益的官僚主义,即出现官僚特权者,诸如有些干部为官缺德,一心想着提拔、升迁,跑官要官、买官卖官;还有的干部为官忘廉,他们目无法纪,设租寻租,搞权钱交易,贪污受贿,生活腐化。这两类官僚主义的性质都很严重,决不能任由其滋长、蔓延。
第三股歪风是享乐主义。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其他各种不良风气有了滋生、蔓延,并开始侵蚀部分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腐败已经成为当前中国最大的危险,呈现出个体腐败和群体腐败并存,群体腐败上升的趋势,腐败犯罪更具隐蔽性和欺骗性,这已引起社会公愤,更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
第四股歪风是奢靡之风。简则成、奢则败,历史教训发人深省。党员、干部要争当清廉的楷模、节约的表率、勤俭的标兵,身先士卒身体力行,从根本上消除奢靡之风的思想土壤,打掉横亘在党与群众之间的无形之墙。
三、全面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四股歪风严重损害了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损害了党的威信,威胁着党的执政地位,也威胁着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巩固。继续保持和发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必须严格遵守中央政治局“八项规定”,自觉落实自治区党委“约法十章”,认真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一)要加强思想教育,增强宗旨观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问题不解决,作风建设的其他方面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反映的既是思想方法、工作方法的问题,也是能力水平的问题,更是作风品质的问题。所以,要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只有在思想上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政绩观,才能做到相信群众、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才能自觉地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和工作方法;才能有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自觉性;才能做到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关心群众疾苦,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挂在心上;才能把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才能把人民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作为我们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才能做到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认识统一、表里如一、态度坚决、步调一致地与十四世达赖集团划清界限,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二)要健全制度机制,狠抓贯彻落实。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加强制度建设是防止我们党脱离群众的治本之策,是刹住歪风邪气的根本途径。要进一步健全完善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维护群众权益等制度,只有建立制度措施,作风建设才可能持之以恒、收到成效。同时,目标再高远、任务再明确、措施再具体、制度再健全,写在纸上、贴在墙上,只重口头、不抓落实,就是一纸空文。因此要落实“八项规定”、“约法十章”,就要出台配套考核措施,定期检查并公开考核结果;要制定公务接待管理实施细则,以规范公务接待为突破口,厉行勤俭节约、狠刹浪费之风;要努力精文简会,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调整到深入基层,围绕改善民生和党群关系,就群众关心的发展和利益问题,开展调查研究,从调研中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全面掌握第一手资料,提高科学决策和群众工作水平,落实好自治区党委、政府一系列推动发展、改善民生、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政策措施,集中破解事关民生的难事、急事,切实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
(三)要强化监督约束,加大惩处力度。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缺乏有效监督、疏于责任追究,作风建设就难有实质性进展。身处新媒体时代,党员干部要进一步强化随时处于聚光灯下、必须谨言慎行的意识,自觉接受来自群众和社会各方面各渠道的监督。同时,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推进符合西藏实际的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机制建设,真正把党员自律和他律有机统一起来,拓宽监督平台,畅通监督渠道,公开接受社会监督、舆论监督,接受人大和政协的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真正做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要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加大对群众举报、媒体曝光、重点案件的查处力度,做到有腐必反、有贪必肃,让群众看到我们党管好自己的坚定决心和包容社会监督的强大自信。
(四)要加快人事制度改革,强化干部管理。群众最盼望、最欢迎、最拥护的就是脚踏实地、真抓实干、解决问题的干部,最不满意、最有意见的是华而不实、弄虚作假、耍嘴皮子的干部。人事制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能不能把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人选上来。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这“两不”要求,既有正向目标,又有反向警省;既抓住了社会大众的兴奋点,又点出了不正风气的死穴;既敞开了干部选任的前门,又堵住了干部任用的后门。我们要深入学习十八大精神,全面准确贯彻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扩大干部工作民主化,提高民主质量,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善于使用民主的武器、公开的平台、竞争的方法,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同时,要把严格管理干部作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坚持严格要求与关心爱护相结合,健全干部管理机制。严格干部日常监督管理,建立领导干部工作日志制度、工作动态公示制度,通过干部自主记录,全面掌握了解干部工作动态和工作实绩。加大问责力度,对不称职、失职渎职、造成重大损失或恶劣影响的干部追究责任,畅通干部“下”的出口。
(五)要搞好率先垂范,领导带头执行。改革需要高屋建瓴的顶层设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抓作风建设,首先要从中央政治局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可见,密切联系群众,领导干部是关键。作为领导干部,只有身正影直,才能挺直腰杆去纠正、处理别人的问题,才能真正树立可亲可敬的形象。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把“八项规定”作为转变作风的准绳和标杆,对照自治区党委“约法十章”和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等部署要求,按照中央关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精神,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虚心向群众学习,诚心接受群众监督,从人民的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力量。我们想问题、作决策、抓工作、办事情,都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多办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多做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使每一项工作都能经得起时间的评判、历史的评判。